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2010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2010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信息网    发表于:2010-11-9

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主办,贵州省机电学校协助承办,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贵州省农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支持的“全国农业职业教育2010年学术年会”于10月30~11月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胜利召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贵州省农委、部分省市农业厅科教处的领导,教育部专家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所农业职业院校共计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学会副主任、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蒋锦标院长主持。贵州省农委领导首先向大会致开幕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王青立处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他向与会代表通报了一年来农业部科教司对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的宏观指导和支持,重点回顾了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农业职业教育教材中心的成立以及落实“阳光培训”工程的基本情况,并衷心希望能倾听到农业职业院校长的意见与建议。学会副主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毅院长代表学会作工作报告。教育部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俞启定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了解读。按照大会议程,围绕“学习《纲要》,创新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主题,会议组织相关企业和部分院校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并按区域划分进行分组讨论。会后,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国家级高职示范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农业职业教育仍然处于生存与发展并行阶段

会议认为,本次年会是忧国、忧农、忧农业职业教育的一次大会,大会交流中点、线、面兼备,会议发言内容涵盖了上层到基层、战略到战术、理论到实践、学校到企业、体制到机制等诸多层面,涉及农业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触及了本领域最受关注也最敏感的话题。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留农”,还是“去农”、“离农”有很多争论,也使缺乏公共政策指引、支持的农业职业院校面临艰难选择。在中央不断推出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背景下,不少地方的农业职业院校仍然面临生存的难题。农业职业教育仍然缺乏一种导向性的发展定位,仍然需要加强更深入的研究,开展更有前瞻性的交流,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定更明确的基调。尤其是在树立大职教观的背景下,如何让农业职业教育的功能实现拓展,如何让学历教育与相关培训实现深度融合,让农业职业教育由生存向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使与会者产生共鸣。

二、农业职业教育与政府和行业应携手攻关

会议提出,探讨农业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问题,议题虽显得沉重,但彰显与会代表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在农业职业教育这个大家庭里,院校间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科学与应用科技研究、社会服务、就业创业、对口支援协作等方面的合作还十分欠缺,资源共享微乎其微,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合作,尤其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层机制、政产学研一体化、国家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决策咨询以及学校特色发展、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协作研究应迈出更大的步伐,实现政校企多赢。

会议提出,根据国际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国内农业职业教育仍然离不开行业和政府的支持,各院校要认真研究形势,理清四种思路:一是紧跟政府工作的思路,即区域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的思路;二是应对行业发展的思路,即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和创意农业等;三是应对岗位变化的思路,即技术含量在增加,专业融合程度在提高,IT+农业、工业+农业等;四是应对农村现实的思路,即生产技术水平低,流通不发达,经营能力低,农民渴望技术、希望有机会学习等问题。

三、农业职业教育应注重机制创新与内涵发展

会议提出,加强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开放才能求活力,只有共享才能谋发展。会议认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争取政府的支持,组建办学集团,探索民间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同时,还要狠抓专业建设,依托区域经济和产业链条,引领专业建设由一产向二、三产业拓展,扩大服务面向,寻求新的增长点。另外,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上要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方向转变;在岗位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校企贯通,产学研结合;在办学方式上要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和服务并重。从与会代表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来看,也显现三种层次,如“贴近企业”、“走进企业”、“融入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不同解读彰显出各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认知水平和实践层次。

四、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建议
    经过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与会代表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政策支持

会议代表认为,农业职业院校的生存危机尚未解除,农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整体萎缩,流失严重,国家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仍然不够。希望政府部门积极行动,有所作为,研究并解决农业职业教育问题。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支持要有更实质性的内容,如涉农专业学生的免费、资源库项目的争取等问题,希望农业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要考虑对农业职业院校的支持,以项目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如支持农业类师资、农业学科的建设,以项目支持相关涉农专业的发展,持续举办技能大赛,开展农业院校各层面人员的培训等,同时对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实行准入门坎,在创业方面给予支持。

会议提出应重视中专学校的发展,帮助调整布局,建议中高职衔接,推行3+2直通车,并尝试首先从涉农专业开始扩大受惠面,加大涉农专业吸引力。会议代表提出,中职农业教育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的就业出路,如农机专业面临的问题是农村中的机构支离破碎,学生就业没着落,这极大地影响着家长和学生报考的积极性。建议关注就业问题,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在县一级健全相应机构设置。重新恢复农机推广站编制,在乡一级恢复维修站编制。

(二)体制机制建设

会议提出,通过学会建议教育部进一步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与层次,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学会成立教学督导组或专家组,调研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各项迫切问题,如农业职业院校的招生、考试和农业职业院校的地位等。会议代表认为,院校作为基层开展校企合作仍存瓶颈,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加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研究,院校层面才能从服务赢得合作。另外,会议提出应恢复“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这一机构,并发挥应有职能,做出高质量的调研,摸清农业职业教育的真实情况。

同时,会议认为,技能大赛影响大,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项目集中,不利操作,建议合理安排,分散项目,每年轮流举办一些项目的技能大赛,但组织工作一定要科学透明。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应向水利、交通等院校学习,建设一批行业示范校。在学术年会举办时应鼓励让一定比例的名师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尽可能依托农业部,提高各项活动的层次,使技能大赛和名师评选等各项学术活动坚持始终的举办。

会议代表还积极献策,提出,现在不少学校尝试送教下乡,举办学历教育,深受农民欢迎,政府、百姓、学校、教师四满意。去年山西三所学校试点,招生了近万名学生,但总体上全国范围内试点面小,且有经费不落实情况。建议参照全日制涉农专业享受免学费的办法,给予同样待遇。鼓励送教下乡这一机制创新。

在涉农专业免费问题上,会议认为,国家实行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这是一件惠农的好事,但在普惠金发放方式上卡得太死,不允许学校将普惠金打入学生伙食费账户,不利于发挥普惠金作用。现在出现部分学生拿着普惠金乱用的情况。建议具体发放办法要有一定灵活性,给学校一定自主权。

会议提出,中职校涉农专业招生难,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升格高职,关键是合理规模,办出特色。搞一刀切,每个县举办一个职教中心的政策不符合现状,劳民伤财,建议合理发挥现有农业类中职校的作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