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贵州商业高专:以素质教育促就业

    地处西部的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自1998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今年在受到非典疫情影响的严峻形势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仍然达83%。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该校就业工作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就业指导始于新生入学
  
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就抓住军训和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定位,让他们明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努力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日常教育中,把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与一年级学生座谈沟通,提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客观标准和要求;从二年级开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组织校内人才供需洽谈模拟招聘会,帮助学生增加应聘经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
  
1997年起,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调整服务方向和专业结构,改造就业形势不好的旧专业,取消没有市场的老专业,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使学校教育主动适应市场需求。5年来学科专业设置由6个增加到26个,其中市场营销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精品专业,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财务会计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贵州商专注重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流通领域基层单位用人需求。为此,学校突出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教学实验内容,深化“四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应用写作、经济学原理)基本功的训练,加大实验过程的工艺性、设计性、案例制作和案例分析,逐步形成了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专业实践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在加强公共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各类专业实验室(如: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品流通模拟实验室、商业广告设计实验室、酒店模拟客房等),强化仿真和模拟,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动手能力。
  
就业教育突出特色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接收专科毕业生不但要看学习成绩,更看重毕业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敬业精神。因此,学校长期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力强、品行好、富有合作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商贸经济发展应用型专门人才。
  
根据商科学校毕业生未来与人、商品、货币打交道的职业特点,该校着重强化学生诚信意识教育,并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诚信实习、诚信签约,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准;教育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
  
在今年的用人单位面试考核中,一家单位出了一道题:先品尝食品,然后进行产品评价、演讲和推销。100多名学生秩序井然地拿取食品,并自觉将食品包装丢入垃圾桶内。这一普通的细节令考官很感动,当场决定增加50%的试用指标。
  
贵州商专推行“一书多证”(即毕业证书、大学英语测试等级证、国家计算机等级证、职业岗位技能证、C类汽车驾驶证、普通话等级证等)的毕业制度,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近几年来,贵州商专走向市场,加强与企业联系与合作,探索一条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新路子,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与北京华联超市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占地2万平米、全省规模最大的超市作为教学实习商场,并被确定为全国12家“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地”项目之一。北京华联集团不仅把企业经营管理软件资源无偿提供给学校教学使用,而且其市场网络、营销技艺、信息系统等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业平台。该集团每年要从贵州商专选拔300500名毕业生进入其全国各地连锁分店就业。学校还与省内外30余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专业共建,按企业需求,“订单”式地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每年这些企业向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并吸纳部分毕业生就业,学校也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订单,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后续人才。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21126日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