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出口畅才能进口旺

 ——千方百计做好2004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获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高职毕业生规模已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半数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2003年,在毕业生人数比2002年增加30多万和非典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得到了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宝贵的经验,其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由2002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2%,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济同志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和和紧迫性。今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147万人,达到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51万人,增幅达53.1%,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2.5%。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将面临更大压力。针对今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周济同志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提出了三项紧迫任务,一是要要千方百计地帮助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二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三是要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
       
周济同志指出,今后几个月是做好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阶段,各高职院校的党委和院校长要亲自挂帅,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就业工作指导队伍和机构;加强产学结合,以实施“双证书”制度推动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期,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继续深入实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在学生毕业前强化职业能力培训,开展创业教育,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进行转向培训;加强毕业和就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加大表彰和宣传力度,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良好形象;进一步落实“三个适度挂钩”,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教育部近期即将出台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就业率低的院校不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
       
周济同志再次强调,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事关学生的个人前途,也是千万个家庭密切关注的大事,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要坚决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力争完成2004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不断开创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会上,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卓有成效的江苏省、上海市和一些职业院校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如上海市推出大学生职业资格准技师考试,使学生由过去的单一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过渡到职业岗位群的鉴定,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江苏省与上海市、浙江省建立“长三角区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组织”,构建三省市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实现毕业生地区间无障碍流动。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实行毕业生“回炉”制度,承诺为用人单位服务到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60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使今年的绝大部分毕业生有一个稳定的就业接受单位;西安外事职业学院设有47人的专职队伍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有效地促进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这些典型经验对全国的职业院校有积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