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各类学历教育中,受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冲击最大最明显的,莫过于中等职业教育。过去那种关门办学,计划招生,国家安排,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随之而来的是面向市场,着眼未来,注重效益,参与竞争。当前,中等农业学校在办学中出现的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急需解决的“两难”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源是学校的命脉,没有学生的学校不能称其为学校,而学校办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
度上集中体现在生源的状况上。成功的学校之所以招得来是因为出得去,之所以出得去是因为学校造就了适应市场需求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或国家有分配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因此,有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其生源不是一时的旺盛,而是持久的充足。面对当今状况,我们必须要用全新的观念,有效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在拓宽与巩固生源上做文章。
一、潜在生源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有没有市场,能否存在下去,我想关键在于它有没有不断进入劳动力市场来承担劳动任务的需求。如果高层次人才进入低层次劳动岗位,就会出现人才浪费。反之则不能完成劳动任务。不同层次的人才是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培养的。
一般来说,高等学校侧重培养学科理论研究型人才;中专学校侧重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因此,劳动力市场对各类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都有所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专学校应该说还是大有潜力的。再者,从劳动分工上看,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各个行业纵向看,还是从某个用人单位横向看,都存在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分工,这些层次不同的劳动岗位,要求有具有不同技能的劳动者来承担,最后从学生素质层面上看,尽管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对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教育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必然现象,这是受我国经济发展条件所制约的。
综上所述,中专学校,尤其是我们喀什农业中专学校地处农业大区,不仅有现实的生源,还应有潜在生源,这一点在我们录取学生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始至终要求报考就读农业学校有所体现,但是,由于校际间的相互竞争和信息的不及时,现实生源不为我校所录取的问题。因此我们再也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等着学生上门报到,需要进行市场运作,走出校门深入生源学校开拓生源,把立志学农的人才招进我校,使潜在生源变为我校生源的后备队,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二、运用市场机制开拓生源
当前,要想使遍布南疆甚至于整个新疆的生源了解和青睐自己,
必须走出—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招生之路,积极参与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1、使招生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要想使招生成本发挥最大效益,首先要把“钢用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同时又要注意招生成本的“刚性”。其二是减少没必要的中间环节的开支。但有些重要环节我们又须十分注意,比如我们要十分注重生源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通过他们使之了解我们学校和专业,去做一些我们无法做的工作。
2、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招生队伍
目前,招生已经不是也不应该是某一部门份内的工作,而是全校员工共的任务。因此,建立一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招生队伍,是完成招生任务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成员应是有热爱集体,勇于奉献、办事-强、社会关系广等条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社会上建立起招生的网络,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学校的招生而工作。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招生队伍进行集中培训,并要求其具有全新的,超前的招生理念,以切实提高招生工作的办事效率。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广告效应
作为生源的学生,不可能对各个学校进行亲身考察从而做出实实在在的选择,可以说哪所学校宣传力度大,宣传效果好,哪所学校就有机会争取到较多的生源。因此,我们应善于总结经验,取人之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争取在各校宣传竞争的对比中突出自己的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比如宣传学校地理位置、软硬件、专业设置、函授中等和高等育、短期培训与高职学校联合办学等方面的优势,使各个生源学校的学生都了解学校。
三、以优取胜巩固生源
生源学生无论报考哪所中专学校,其目的是共同的,都想选择—所优秀的学校学到谋生立业的真才实学。
因此,学生对母校的口碑及毕业生工作后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学识与技能,要胜过招生宣传的说服力。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巩固生源。
1、树立教职工责任观念。首先,要对事业负责,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校与其它学校一样,有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职责。政治职责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经济职责就是要有谋生存,图发展的职责;再者,就是要对学生负责。我们能把学生招进来不是我们的高明,而是学生对学校的信赖;学生家长交来学费不是对我们的偏爱,而是认为其子女在我校就读值得。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对不起前来就
读的学生,也对不起紧衣缩食攒钱供孩子来上学的家长
2、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和中心工作,也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为其在新形势下自找门路,自谋职业,开创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3、科学化管理和良好的后勤服务工作。在管理上要形成“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人人皆楷模;学生无废品,个个受教育”的育人环境与氛围。后勤服务是学校教学得以进行的保障,是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因为我们招来的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现在独生子女和双生子女所占比例高。如果我们把后勤工作做好了,必将增进学校与学生及其家长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这一点也不可忽视。
总之,市场经济给我们提出了适者生存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应切实加强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和升级成名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