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午,周祥椿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放弃留京任教的良好机会.抱着建设大西北的满腔热情,志愿来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四十六年来。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道路,以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既育人,又育种,为甘肃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推动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陇原育种王”。
周祥椿同志在农业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46个春秋。他总结多年教学、科研和推广的亲身经验,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面向和三结合”的农业教育思想,即以教学为中心,科研面向教学、面向生产,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1993年,他组织了《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他提出了新的内容体系,压缩育种部分,增加了良种繁育新技术和种子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三会三懂:会比较、判断一个品种的优劣并加以合理利用,会良种繁育和制种,会种子检验;懂得作物育种的基本知识。懂得良种繁育和种子学的基本原理,懂得相关种子的法规和从事种子管理、经营的基本常识。周祥椿把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专业课教学中形成了他富有特色的“三结合”教学法:科研向学生开放,试验田实行班级承包,田间操作由教师指
导完成,把学生在田间的表现作为生产劳动课和相关专业课实践技能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试验田的播种、杂交、观察、鉴定、选择和考种等主要育种技术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学农爱农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周祥椿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1985年在甘肃省率先组织了冬小麦育、繁、推联合体,建立了全省冬小麦的试验、繁殖、推广网络,大大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针对甘肃生态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在小麦育种中他首创了不同生态区域穿梭选育、异地多点同步鉴定的小麦育种方法,即在小麦条锈病常发区培养其抗锈性,在产量低的干早地区培养其抗旱丰产性等,这一育种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育成了集丰产、优质、抗旱、抗锈于一体,适用范围很广的兰天4号、兰天7号等优良品种,而且每一品种当年推广面积都在百万亩。在胡麻育种中他创造出“病圃育种法”,即在育种地里大量增加菌源量,不抗病的全死了,活着的绝对是抗病好种子。这一创造,实现了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合。用这种方法,他带领的科研人员育出了天亚5号胡麻良种。当时正值全国胡麻枯萎病大流行,许多地方绝收,新闻媒体亦发出了“救救胡麻”的呼声。此时,天亚5号发挥了巨大的抗病增产作用,在病区可增产—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不死的胡麻”。1990年至1995年,该品种累计推广应用1373余万亩,一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农民新增收益3.1亿元。八十年代以来,他主持育成小麦抗锈品种26个,近年种植面积占甘肃省冬小麦总播种面积的40%以上.对控制我国条锈病关键地带——甘肃陇南地区的条锈病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育成胡麻品种4个,其中天亚5号,仅1995年推广面积达到388万亩,接近当年全国胡麻总播种面积的40%。他的育种成果、相关研究及品种推广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他还先后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两部。有两篇论文分别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和意大利农业遗传学术会议上进行宣读。
在周祥椿同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五种精神”:一是敬业奉献精神。他从小生长在条件优越的上海.大学毕业后自愿来到大西北工作,凭着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他常常放弃节假日超负荷工作,冒着酷暑在试验田里搞试验。数十年来他一直是暑假忙于试验.寒假忙于撰与技术报告。科研工作之初,开展研究的环境非常艰苦,为了搞清胡麻开花习性,他每天观察,风雨无阻,夜间打着手电,雨天打着纸伞,关键时24小时从不间断。经反复观察,他终于发现胡麻雄花开裂的准确时间,填补了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他育出的天亚2号胡麻新品种,经推广,创造了全国单产最高纪录,并成为我国80年代中期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二是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科研的灵魂。甘肃省兰州农校是一所普通中专学校,科研经费十分有限。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为什么还能育出这么多的良种?就是靠创新、巧干,用同行的评价就是:”科研思路好”,“穿梭选育法”、“病圃育种法”就是他科研思路独特的体现。三是求真务实精神。在小麦品种推广项目中,他经常到基层进行调查,对项目执行情况了如指掌:有一次,在一个项目报奖时汇总完成面积为398万亩,当时,基层有的同志提出可能在进行项目统计时将面积统计少了,可以按400多万亩上报,这样对获得较高的奖励有利,但他坚持实事求是,不再增加面积。四是甘为人梯精神。他从教多年,传道授业,培养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是辛勤的园丁。他的许多学生先后走上了领导岗位,而他一心扑在农业教育事业上。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许多学生为甘肃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他身边的青年同志也成为这片黄土地上农业科教工作的中坚力量。五是合作精神。周祥椿育出的种子为什么推广面积这么大?除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十分重视推广网络的建设。他常说,一个人,一个单位的知识和能力都很有限,因此特别需要开展合作。从1985年起,他的研究室与地县种子公司组成协作组,在本省冬麦区形成了比较稳固的育、繁、推网络,使他的品种在山、塬、川甚至一些交通十分不便的穷乡僻壤遍地开花。
由于周祥椿在农业教育和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中功绩卓著,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中华农业科教奖等奖项。他和袁隆平等著名科学家一起,荣幸地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农校)摘自《农业职业教育》2002.1
摘自《农业职业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