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 辛勤耕耘
——记全国优秀教师刘桂芬事迹

::首页新闻::

 

     刘桂芬同志自从毕业分配到赤峰农牧学校工作以来,至今已在教学工作岗位上耕耘16个年头了。她一直辛勤工作、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上。
  1 思想政治表现
  十几年来,刘桂芬同志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十五大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等活动,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增强党性观念。工作中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自觉用教师的师德规范约束自己,多年如一日,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 教学工作方面
    任教以来,她共承担了
20多个教学班级的《林业育苗》、《造林学》、《植物生物学》、《林木病理学》、《水土保持规划》、《土地资源学》等课程的理论授课及实践实习指导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承担哪门课程的教学,她都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查阅大量资料和专业书籍,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及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各学期的授课计划,并能够做到按计划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设计教法,对所任课程做到脱稿讲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讲授艺术,力求生动活泼,根据讲课内容和重点难点掌握语调、语速,能够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讲授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师生“双边”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她亲自绘制了
50多幅课堂教学用的表格、挂图,并制作了100多个林木病害标本和种子标本,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步深入,我校教改面临着新的考验。刘桂芬同志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原则,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她根据《林业育苗》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摸索出了“四阶段、三循环”的教学方法,连续几年在所教班级组织实施,同时还编写了《我市主要造林树种的育苗技术》补充讲义。除对重点难点及重要理论内容在课堂上讲授外,还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及附近旗县区苗圃进行现场教学,甚至为了不误农时,不打乱教学计划,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带领学生们参观和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教法教过好,能看得见、摸得着,实践性强,易于理解和掌握。作为我校较早开展能力教育体系的教师,她多次承担了观摩课和公开课的讲授任务,为我校实施能力教育体系改革作出了贡献,并被授予“教学能手”称号。
   
该同志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发表了《中等专业林业育苗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深化中等林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林业发展所要的专业人才》和《试谈教师的能力结构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多篇教学论文。
    该同志一直致力于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制作了大量的标本和实验用具,弥补了实验条件的不足,使实验开出率由
85%提高到100%。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她的主持和带领下,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使实习基地条件不断改善,实验开出率达100%

近十几年来,她对学校校内实习苗圃和果园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调整和优化了种植结构,引进了新树种、新技术、新管理模式,使苗圃和果园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并每年都为学校创收万余元,并发表了《参加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体会》的论文。
    为了解决学校师资困难,她主动承担了一些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如:《水土保持规划》、《土地资源学》等,并下大力气深入钻研教材,虚心请教老教师或当地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并且随时随地搜集与所教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及时加工整理并充实到教学之中。她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思想品格,坚强的求知毅力,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普遍好评。
    三、科技下乡和扶贫方面
   
在完成教学和其他任务的同时,刘桂芬同志还积极参加为“三农”服务和“科教兴农”的活动,平均每年下乡达50多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3年,她带领林94-24班全体学生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进行了森林资源清查工作,1995-1997年连续三年为喀喇沁旗牛营子镇和松山区五三乡进行技术咨询服务。与此同时,根据当地生产需要,为了基层技术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她又为《赤峰科技报》撰写了《杨树溃疡病的防治》和《林木种子层积催芽的方法》等科技论文,为赤峰市林业建设献计献策。1997-2000年又深入到克什克腾旗新井乡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当地技术力量较缺乏的情况下,指导建成林木苗圃1处,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向有关部门申报了一项恢复当地山杏资源的脱贫致富项目。1998年,新井乡发生了大面积的“落叶松毛虫”,“虫害”使该乡的落叶松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她同其他几位教师一起,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防治,使该乡的林木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因在扶贫工作中成绩突出,19981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今年虽然这个乡的帮扶任务已经结束,但她始终指导着该乡的育苗技术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她还指导着克什克腾旗热水塘镇、宇宙地镇的两处林业育苗繁育基地的育苗工作,已经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四、科研方面
   
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1996年,她作为主要完成人主持了《苹果巢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几年来,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工作,该课题于1998年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评委会鉴定,认为此项目达到了我区先进水平,解决了多年困扰我市果树生产的实际难题,填补了国内果树害虫生活史资料的一项空白,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市科委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同时,这项研究还首次在大陆发现苹果巢蛾在蛹期被其天敌小唇姬蜂寄生的现象。此项目在199912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02月又被赤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她根据我市近几年来山杏面积大,春季易受冻害的现象,于
1999年春季开始同其他几名同志一起开展了“山杏花期调节的研究”,又考虑到赤峰市的乡土树种杨树育苗面积大的情况,为了提高苗木质量,在育苗生产中节省经费,还开展了“杨树摘顶对根系和地茎的影响研究”和“植物激素处理对控制杨树侧芽生长的研究”,以上几项课题,现正在反复研究论证,待2001年进行验收和评审。
   
刘桂芬同志在主持和参加以上研究项目的同时,结合教学和当地的生产实际,还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工作。在《北方果树》、《内蒙古农业科技》、《林业月报》、《赤峰科技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苹果巢蛾的发生与防治》、《苹果巢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苹果巢蛾田间药效防治试验》、《林木种子层积催芽的方法》、《兴安落叶松种子两次冷冻层积催芽对发芽率的影响》、《几种乔灌木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的筛选与种子发芽鉴定对比的实验研究》、《土面增温剂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杨树溃疡病的防治》等论文,其中《苹果巢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苹果巢蛾田间药效防治试验》、《兴安落叶松种子两次冷冻层积催芽对发芽率的影响》分别获得了赤峰市第四次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
   
多年来,她由于经常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参加一些自治区和市里分别组织的各种学术会议,了解到当前各地在土地经营中因使用和管理不善以及偏重化肥,使土质日趋恶化,土壤肥力下降严重等问题,认识到要保持我国依靠有机物循环利用以培肥土壤的农业经营本色,就必须开发利用有机废弃物,这是解决我国农村资源短缺、能源不足、土地生产力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她撰写了《合理利用有机肥的技术措施》一文,发表在《内蒙古农业科技》杂志1998年增刊上,对全区各地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刘桂芬同志工作业绩十分突出,
20011月,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授予该同志“第六届内蒙古农学青年科技奖”。
   
五、班主任工作
   
该同志在1990---1994年担任林94-24班的班主任,1997年至现在担任着水保32班的班主任,并在此期间被任命为林学教研室副主任兼学生辅导员至今。在做学生工作中,她积累了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注意在一言一行中把正直、无私、公正、宽厚、朴实、认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传给学生,对落后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是后进变先进。还注重抓好班级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秀班集体。林94-24班连续四年获得校级“五好班级”和“优秀团支部”称号,她也连续四年被学校评为“模范班主任”。现在管理的水保32班又获得了1998-1999年度市级“五好班级”,获得1999-2000年度自治区级“五好班级”。她本人也被评为自治区级和市级“模范班主任”。由于在本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被学校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
    该同志由于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基地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
20009月被赤峰市人民政府授予“记二等功”奖励。20011月又被赤峰市农业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由于刘桂芬同志的优秀业绩及其为农业职业教育事业及科研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赤峰农牧学校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