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农业和农业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全省掀起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的热潮,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活动内容
1、启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科技行动
紧紧围绕我省确定的优质水稻、双低油菜、专用玉米、优质柑桔、名优茶叶、精细蔬菜、优质桑蚕、优质棉花等8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攀西地区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研究针对8个优势作物的关键技术,力争在优质新品种培育、节本降耗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选择一批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域优势明显的部分县(市、区),试点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引导优势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向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集中,解决结构调整中产品雷同和产业趋同的问题,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创新和完善“百、千、万”科技服务活动内容,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及增产保优、节本降耗、防旱减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包装等先进实用技术,力争农作物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面积比上年新增1000万亩。实施“1211”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30个丘陵大县,培育3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60个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扶持30个农产品流通市场,创建30个名优农产品。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基本思路,选择不同生态区的5个县开展区域性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创办科技示范场,推行农技人员执业资格准入,提高农技人员的从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3、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
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不断创新和完善培训内容与方式,培训骨干农民20万人。启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培训农民6万人,向非农产业转移。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培训农技人员3000人。
4、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家园示范户5万户,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产品实施从“农业投入品到农产品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完成60个无公害地方标准的制定,建立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做好2个省级检测中心、8个区域性检测中心和30个县级检测站的建设工作。完成3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100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产地产品标识制度、产品质量承诺和追溯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试点探索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5、加大农业科技执法力度
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四川省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章,加强我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执法检查。成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协会,严厉打击各类品种权侵权行为。做好野生资源保护区建设工作,开展攀西地区紫茎泽兰灭毒除害行动。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综合整治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