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职成教事业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大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2003年职成教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组织全战线的同志,紧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联系实际,系统深入地学习,力求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要把学习十六大精神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结合起来,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职成教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职成教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2、坚持大力发展职成教的方针。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适度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扩大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改进和完善招生办法,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在2002年的基础上,力争再增长15%,努力完成"十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任务。
3、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农村和西部地区职成教事业的发展,加大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城市对农村地区的对口支援力度,扩大城市、东部地区职业学校面向农村和西部地区招生的规模,争取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对西部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这些地区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西部地区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建设,加快示范性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步伐。召开农村和西部地区职成教工作经验交流会。
4、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按照全国职教会的精神,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落实市(地)政府统筹职成教的责任,争取多数市(地)实现《决定》提出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2003年下半年对市(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认真贯彻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和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落实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工教育的责任,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培训和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引入民办机制。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5、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加强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总结推广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经验,积极推动职业学校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好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对县以上地方政府举办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工作进行检查和调研。
6、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服务面广、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较高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分批确定示范专业点,促进和加强示范专业(点)建设。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组织部分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组织开发和公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首批专业指南。大力推广《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成果,组织探索示范专业课程改革,继续组织开发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职成教教材,开发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的课程和教材。组织开展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大力推进职成教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继续做好现代远程职成教资源建设工作,建立职成教资源共享机制。
7、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切实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制定《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意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主要途径,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和评价体系。开展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示范校建设。继续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实施工作,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公民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建设一批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基地。加强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8、按照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化培训。要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实验区范围,建设社区教育示范区,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城市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重点联系一批有代表性的实验城市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县)。充分依靠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以及各种培训机构,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各省(区、市)培训规模有较大增加。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9、优化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素质提高工程。制定相关政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职成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启动以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紧缺专业师资、骨干校长以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和教师为重点的培训研修项目。推进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学历达标和学位提升工作,加快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学历达标进程,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
10、加强与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的联系,推进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和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各地根据《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强与劳动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各地在贯彻落实《意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工作。
11、督促各地按照《职业教育法》和《决定》的规定与要求,制定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具体办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研究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督促检查各地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情况。对各类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经费的情况进行调研,推动该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操作性意见。对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用于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央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12、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和基层的联系,及时研究解决职成教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配合督导部门,对各地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职成教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