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职校:大举培训转移劳动力
浙江义乌市城镇职校 傅云峰 朱晓禄
|
浙江省义乌市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商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兴起,也吸引着大量外地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20多万义乌本地农村转移劳动力,40多万外来剩余劳动力给义乌的城市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暴露出转移劳动力素质偏低,没有一技之长等问题。提高转移劳动力的素质,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成了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当务之急。
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实践与探索。
实现劳动力转移职校培训有优势
职业学校对于开展以掌握专业技术,提高劳动力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宗旨的培训,具有多方的优势:义乌城镇职校共有20多种专业的100多名专业教师,义乌市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就是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体开展的。
职业学校各专业都有现成的教学实习设备,可以见缝插针地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学校具有场地优势,不必租房办学。同时职业学校对专业教学,技能实习的组织与管理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成熟经验,非常适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职校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根据当地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开发教材,这在培训教学中正好发挥优势。
协调社会多方力量教学培训两不误
职业学校本身承担着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从事着日常的教学工作,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必须合理安排好教师、场地、设备,处理好学校常规教学与培训教学的关系。在师资场地等安排上,采用学校教学与培训教学错开的形式,培训教学尽可能在节假日或晚上进行,做到学校教学与劳动力培训两不误。
对培训教学内容,学校实行规定专业和学员提出学习要求相结合的办法。规定专业就是学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结合企业和市场用人情况调查,确定办几种专业培训班。学员根据自己爱好和需要选择专业报名学习;学校根据学员要求人数多少而确定开办专业。
义乌城镇职校抓住义乌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建设义乌商贸名城”等机契机,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每年拨出专款1000万元,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解决了培训的经费问题,使全市的劳动力培训都能免费进行。
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带动广大市民掀起了学习热潮,“终身学习”的意识深入人心。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为当地在职职工举办各类短训班6期4种专业3500多人,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5期11种专业17260多人;举办下岗职工、农村劳力、外来人口混合的培训班8期5种专业6782人;举办经商人员培训班7期4种专业13300多人,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学校近年来组织劳动力培训,使3000多名下岗人员,获得了再就业机会;使9000名本地农村劳力进城上了岗或进城创办了个体企业;使数万名外来人员在义乌找到了工作。
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对经商人员进行多种专业的培训,提高了经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他们在商贸业中的竞争能力,在个人受益的同时,也发展了义乌经济。近年来,义乌工业经济以每年15个左右百分点增长与注重职工培训是分不开的。
为学校自身发展与提高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职业学校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正是为自己的办学拓宽了渠道,为自己的生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职校在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也积累了办学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可以大力促进教师钻研业务,大幅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摘自 2003年7月21《中国教育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