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吉林省将围绕建设“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充分满足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的需要。这是今天结束的吉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吉林省制定了职教发展目标:到2010年,职业教育宏观供给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此期间,将集中投入财力,建设5所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0所省级重点学校,8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水平的示范专业。
为完成上述目标,吉林省将在五个方面进行大力改革: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突破体制性障碍,重点是突出强化市(州)人民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责任;二是在调整职业教育结构方面,将实施重点带动战略。每个市(州)在中心城市建设1至2所高水平龙头学校,每个县(市)高标准建好1个县级示范性骨干学校;三是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改变教师队伍静态管理方式,实行专兼结合、以聘为主的制度;四是在职业教育模式上,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五是在完善就业制度方面,强化“硬约束”,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凡是属于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学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管理部门要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定者将处以经济制裁。
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吉林省将在职业教育投入方面实行新的机制,一是从2003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二是省财政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每年500万元,并视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投入;三是各地在安排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有一部分用于农业职业教育;四是按照有关法律,企业要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并承担相应费用;五是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转载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