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没有实力“走出去”--与农业部农业科技教育“走出去”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张飚对话

::首页新闻::

       

摘自《农民日报》
    ――农业要“走出去”,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意愿,而是要有一定的科技实力作保障。涉及到农业科技这个领域内,谁能够“走出去”,准相对有资格“走出去”和谁能够“走”得好一些、“走”得顺些?日前,记者就我国农业科技教育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面对国际市场,与农业部农业科技教育走出去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张飚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张教授,你好!听说你对我国农业科技教育走出去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性的工作,今天就我们有没有走出去的实力等相关问题,请你谈一谈个人看法。

    
答:应该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一定的保证条件。如我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入库量已达318万份,居世界第一位;育种技术的突破,如杂交水稻的育种等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田间管理技术不断改进,如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田间管理技术大面积推广,以及生物农药、低残毒高效农药的相继问世,为技术输出奠定了基础。更值得——提的是,我国的分子生物技术正在走向商品化和产业化轨道,在单倍体育种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加之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农业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进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实施农业科技教育“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人才保证。据统计,全国农业科技人员已达68万人,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0.86万人,省级科研机构347万人。

    
问: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差距,你对此怎样认识?又怎样体现我国的竞争实力?

    
答: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水平确实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关键是要正确定位,要选好输出地区,要按照相对优势来运作“走出去”。

    
如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技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不仅表现在价洛上,而且表现在实用上,或者说性价比是相当高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即使与发达国家比较,在个别技术领域,我们也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乃至绝对优势,如杂交水稻育种、新疆天业公司的膜下灌溉技术等。

    
如果按照技术等级划分,则我国的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承上启下的地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农民素质、资金等,在发展中国家,非常先进的技术未必有市场,倒是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技术才会有较大的需求。

    
问:那么,根据你的研究,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应该“走”到哪儿去?

    
答:这个问题很好,农业科技教育要“走出去”,有一个目标市场选择问题。否则,非但“走”不好,还会带来损失。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许多农业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实用性。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多和耕地少的国家,如东南亚地区。

    
在这些国家中,一方面缺乏外汇,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之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使得对许多高新技术缺乏有效需求。而对于实用性的技术,因其有简单、易用和成本小的特点,便无疑出现了较大的需求市场。据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的技术应该先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应该先到与我们基本国情相近的东南亚国家。

    
越南、俄罗斯的情况相对较好,离得最近,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在走上坡路,以前也有一些合用的基础。尤其是最近印度与我国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这为两个长期有一定隔阂的大国之间的全面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欧洲尤其是东欧国家,因其与俄罗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以俄罗斯为通道来向东欧市场深人,则较为可取。

    
问:根据你的研究,目前哪些技术可并能够“走出去”?

    
答:从运作的难易程度上看,物化类的技术出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如农作物种子、农业机械、温室或灌溉设备、生物农药、疫苗或试剂制剂、花卉或果树苗木等。

    
种子及果树苗木等,是打开国外大门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技术。因为这类技术能够直接见效,易于获得效果,可以较快地得到对方的认可。尚且与这些产品相配套,也容易带动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如化肥、农机具、农药等。而如果将农场建在国外,发挥示范效应,则对国内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形成更大的需求,起到一体的带动作用。

    
问:农业科技教育“走出去”,应该由谁来完成或者由谁来唱“主角”?

    
答:农业科技型企业应成为“走出去”的主体。但通常情况下,这类企业应该具有这么几个特点:其一是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有较强的技术支撑或者技术后盾;其二是既可以从事物化技术贸易,即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贸易,如农产品加工、农业成套设备出口等,也可以服务贸易,如技术咨询、教育培训、销售代理等;其三是有一定的规模,具有在国外或境外进行市场拓展与竞争的实力,能够整合境外市场和引领国内农业技术发展方向。

    
问:根据你的研究与观察,我国农业科技教育“走出去”的潜力有多大?

    
答:潜力是非常大,原因其一是企业发展中的外向型意识日益强烈,他们把国内的市场比作小河。把国际的市场叫作大海。有许多已经初具规模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都制定了境外市场的开发工作。其二是我国的许多农业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加上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和自主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技术成果,为技术输出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基础。其三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对“走出去”的不断支持,“走出去”的环境将更趋优化,企业将更加容易和更加愿意“走出去”。

    
问:为了做好“走出去”这篇大文章,你认为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答:政府应该紧紧围绕相关环境条件的创造来展开。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应该搭建一个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的支持平台,如调查和了解目标市场国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人文习俗、技术需求信息等;其二是加大对于农业科技教育基础性研究的投资力度,也是“绿箱政[所允许和提倡的;其三帮助企业建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并协助指导和引导其职能的发挥;其四是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和协议,为企业的境外投资、出口贸易牵线搭桥。

    

   2003- 7- 10

 

 

 

 

   2003-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