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广西农业学校

::首页新闻::

     

    广西农业学校在坚持农业领域的服务方向前提下,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在体统专业基础上,陆续增设了蔬菜、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动物防疫与检疫、蚕桑等专业,培养农村急需的专业人才。建校60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约3万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农民4万人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还通过在农村建立校外教学、科研、推广基地,进行智力开发、科研开发和为“三农”服务的实践.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注入农村经济。
   
经过多年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办学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上下延伸,内招外联,类型多样,形式灵活”的办学格局。从1994年开始,每年招生均越过1000人。目前学校在校生4200人,是全区普通中专学校中办学规模较大、在校普通中专生最多的一所学校。几年来,学校已与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从2002年开始,学校在新生入学的同时,就与之签订就业协议,免除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1995年秋季,学校被农业部列为模块教学试点学校,经过四年的探索,“畜牧兽医专业模块式教学”项目获区教育厅首届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实行毕业生“双证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19982001年,学校共有4490人次通过了11个工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95%以上的毕业生获得了12个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已建立7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5个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学生提高职业岗位能力的练兵场。特别是始建于1999年的“广西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经国家计委、广西区计委立项,由区农业厅和学校共同建设,现已完成投资2700万元,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引种试验、生产示范、产教结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的华南地区颇具水准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多年来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共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研成果33项。其中,“籼型杂交稻研究利用”获国家科委授予的特等发明奖,“全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考察和搜集”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学校玉米育种中心培育的南校10号、11号、花单1号杂交玉米良种,已经在全区30多个县()广泛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增产粮食数亿公斤,学校承担了区科委下达的“早熟、抗旱、耐寒”玉米自交系选育和玉米新品种选育两个课题,已选育出“385”等10个自交系并组配成“118x124”等15个杂文组合,经专家验收,达到计划进度的攻关指标要求。另外,在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广西百万亩玉米增产增收综合技术开发项目”中,学校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获区粮食增产增收项目领导小组颁发的“百万亩玉米增产综合开发技术”项目二等奖。2001年,学校共向农业、科技和教育等部门申报各类科研项目19项。最近,经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专家评估与考核.学校被批准承担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玉米高产优质新品种‘南校15号’区域试验与示范”、国家农业部农业种子工程综合开发项目“玉米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20022月学校被授予“全区农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2年开始,学校与越南农业部、国家果树蔬菜研究院、越南中央农校、河西高等技术学校发展了友好关系.并与上述两所学校结成姐妹学校,为越南农业学校的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开设研修班,共培训480余人次。 2002年,学校与越南河西高等技术学校在水稻、水果种植和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最近农业部已立项,以广西农业学校为项目承担单位,实施农业科技教育“定出去”项目,构建“中国—越南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