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学校

::首页新闻::

   

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教学,
努力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培养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海南省农业学校

近年来,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中等农业教育改革、建设、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按农业中专要面向三农,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服务的要求,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勇于改革、开拓进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更新教育思想,及时调整办学方向,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1998年春被确定为海南省重点中专学校, 1999年上半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今年3月份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一、调整办学方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
    
海南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大特区以来,多种利益主体投资开发热带农业,海南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商品化、基地化、区域化的农业生产新趋势。根据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我校及时调整了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树立了“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综合能力为基础,办出特色,服务海南,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和自主创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我校按照“围绕海南主导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主导产业”的原则,在办好原有的农作物、畜牧兽医、热带园艺三个传统专业的同时,根据海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96年秋增设了农业经济管理、水产养殖两个专业,1997年秋又增设了热带作物、多种经营、特种养殖、果树与林业四个专业,1998年又再增设了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和土木建筑方向)专业。1999年秋根据市场需要停止了农作物、果树与林业两个专业的招生,增设了农业技术推广、果树与蔬 菜、农产品营销与加工三个专业。我校今年根据海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增设了植物保护、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专业,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改造为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停止了市场需求不多的、生源少的多种经营、水利工程两个专业的招生,把特种养殖专业合并到学科相近的水产养殖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适应海南市场经济的需要。今年秋季还 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班。
    
由于我校能按市场经济需要调整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确立培养目标,注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因而近年来,我校的毕业生不仅有一大批人在农业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方面做出了突出的业绩,还有不少校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创业,办经济实体,开发热带农业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走上了农场主、农庄主的发展道路,为在校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校毕业生吴坤林同学近两年在琼山市红明农场从事家庭承包经营,栽培的矮化荔枝具有早、优、大的特点,取得了大面积丰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校友的生动事例对我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适应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给海南热带高效大农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实现省委、省政府“科技兴琼“的战略目标,我校深化教学改革,实行“2+1”的办学模式,试行CBE教育体系的改革。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1
、搞好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实行“2+1”办学模式,搞好实践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农业中专学校培养的应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所以搞好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我校近年来成功探索了一种“2+1”的办学模式(即前两个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一学年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操作),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实行“2+1”的办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因而搞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农业中专学校首要的任务。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采取以下三种办法。
    一是广借社会力量办学,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借鸡下蛋、减少投入。到目前为止,已与海南省农科院澄迈永发基地、儋州市农科所、澄迈县热带水果场、海口市城西乡苗圃、海南省岭脚热作场、海口市罗牛山猪场、鸡场、屯昌县养殖场、桂林洋三江湾水产养殖基地等单位签订了协议,建立了9个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利用这些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力量和生产科研设施,为我校的实践教学服务。从1996年开始,我校每年都让教师带领毕业班学生到这些实践基地去实习。一边学习实践操作技能,一边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从事专业劳动,把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劳动观念和专业技能。1997年上半年,园艺09班的毕业生到澄迈县热带水果场进行生产实习,在半年的时间里,学会了龙眼截枝、杨桃嫁接、咖啡整枝、澳洲坚果育苗、花卉整形修剪、荔枝整形控梢等技术和果树病虫害防治、果园管理等多种生产经营技能。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延长实习期限; 还有一些学生将水果场的良种良苗买回家乡进行栽植,既发展家乡的热带水果种植业,又扩大了实习基地的影响和声誉,提高了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牧医专业的学生近两年来到海口市罗牛山猪场进行生产实习,与猪场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猪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学到了饲料的加工和配料技术,掌握了猪的育肥和繁殖技能。该专业的黄超同学在校时就能利用所学到的实用兽医诊治技术,在寒暑假期间回乡为乡亲们服务,医好了病猪百余头,遏止了家乡猪瘟疫的流行,受到家乡琼海市烟塘镇太平村第六居民小组的来信表扬。他毕业后,自主创业,在家乡的墟镇上开了一间兽医诊所和兽药店。由于技术好,服务周到,深受乡亲们的欢迎,他自己也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十几万元的收益。
    1999、2000两届特种养殖、水产养殖的学生到桂林洋、三亚、乐东、三江湾水产养殖基地顶岗实习,住在塘边,每人负责10亩宽的一口虾塘的全面工作,进行了从清塘消毒放苗到投料饲喂等项饲养技术全部过程实际操作,使学生学到了过硬的实践技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得到企业领导的好评,表现出色的同学提前被企业录用。

二是在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美兰机场附近,按科技示范、服务教学、以场养场的办场方针和建成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了规划设计,建设一个540多亩的实习农场。目前,学校实习农场已完成了综合楼、道路、水电、通讯等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栽植杨桃、番石榴、荔枝、甘蔗、香蕉、甜玉米、日本和台湾名优品种瓜菜、花卉等300多亩;有两项海南省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也在农场运作。实习农场基地已接纳300多名毕业班的学生駐进农场开展生产实习。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将把该场建成一个集生态、环保、观光、科研、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热带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为我校学生实习和教师科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是自筹资金,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闲地搞一些小型种养项目。到目前为止,已陆续建起了无土栽培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玻璃网室、水稻杂交育种试验网室、马来西亚香蜜杨桃和毛叶枣及台湾珍珠番石榴引种栽培小基地、荔枝栽培小基地花圃、养鸽场、养猪场、养鸡场、养鳖场、养蛙场、养鱼场、兽医院、气象站、中草药圃等袖珍型实践基地。校内基地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每个项目都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部生产过程的实际操作。我校还在这些小基地进行了教职工和相关专业学生集资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发展生产项目的尝试。
       
1998年秋开始,我校全面实行“2+1”的办学模式,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以教学班为单位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习操作或分散顶岗实习。  由于我校教学改革中,注重了能力培养,使毕业生能够符合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因而我校近年的毕业生走俏。2000年有70余家农业企业来我校招聘了367名毕业生。被农业企事业单位聘用,就业率达到92%。今年刚刚毕业的457名普通中专毕业生,截止6月8日,已有309人被农业企事业单位聘用,就业率达66%。还有不少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走上农场主、农庄主的发展道路。对此《中国教育报》在1999年6月11日第一版作了题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走自主创业之路——海南农校毕业生就业不愁》的报道。
    2、积极推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CBE教育体系。
    1996年夏,我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去苏州农校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农业中专学校CBE教学理论学习班,系统地学习了CBE教学体系的理论和经验。学校组织教师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CBE教改理论学习班,掌握了CBE教育体系的理论知识。校领导带领一批教学骨干深入省内一些市、县的农业战线进行调查研究和职业岗位分析,了解我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决定将实践教学条件较好的牧医专业作为推行CBE教学体系的试点专业,从九七级新生开始采用CBE体系进行教学。1997年春季,我校邀请了省内十几位畜牧和兽医行业的专家学者举行DACUM研讨会,进行了岗位综合能力分析和专项能力分析,制定出DACUM表,再由牧医专业教研室制订出详细的《牧区专业能力教育体系教学计划》,于当年秋在牧43班首先试行。为了配合搞好CBE教学改革,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我校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园地,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养鸽场、养鳖场、养蜂场和兽医院等小型实践教学基地,为CBE教学的基本技核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文、应用英语、实用化学、实用物理与牧机使用、畜禽营养与饲料等6个专项能力的教学。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技能考核,特别是在入学初摸底测试成绩好的学生,都能全部考核过关。该班的吴修宝同学,在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后,帮助家庭发展专业养鸡生产。四年来,牧医专业的任课教师都能按照CBE教学体系的要求编写教学指导书,开发学习包,并把反映海南“两高一优”热带农业特色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内容纳入的CBE课堂教学中来,认真进行能力培养和实践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收到了良好的教改效果。
    三、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满足社会多方需求。
     我校充分挖掘自己的办学潜力,按照“办好普通中专班,发展成教班,办活短训班,争上高职班”思路,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积极办好成教小康班,探索教育扶贫的新路子。
    我校从1998年秋季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定要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连续四年招收了我省贫困地区45个乡镇的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共435人,分别学习种植、养殖和营销三个专业的课程。为了把小康班的学生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带头人,我校从贫困乡镇和这些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他们的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学制上采用了二年制,比普通班缩短了一年,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发给成人中专文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安排上,我们强化实践教学,在仅有的二年学制中安排了一整年的时间到校外进行操作实习。在第一学年的理论课教学中,我们也安排了以单项种、养、营销技术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选用了适合我省热带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热带高效农业实用技术(系列丛书)》为主要专业课教材。为了使这些学生切实掌握一技至几技之长,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无土栽培网室、热带水果繁育小基地、花圃、畜牧饲养场、养鳖场、兽医院等校内小型教学实践基地,安排他们在第一学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在课余时间到这些小基地亲手种植无土栽培无公害蔬菜、花卉、台湾良种蕃薯,繁育马来西亚杨桃、台湾毛叶枣,进行养鸡、养鸽、养鳖、养鱼、养蜂等多项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实践。一些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就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发展自家的庭院经济和承包的种植、养殖项目。
    2、积极发展成教班。1999年,应海南省动植物检疫部门的请求,招收了该系统的兽医检疫人员72人,单独为他们开设一个成教班,学习牧医专业知识和兽医检疫技术,为他们竞争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近几年每年都随时招收一些要求来校学习农业技术的社会上的成教生,把他们插入到相应专业的普通中专班学习,满足他们的求学欲望。
    3、积极利用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的有利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技术短期培训。2000年,经省人劳厅批准,我校设立了“国家第四十四职业技能鉴定站”,我校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举办多种类型的农业专业技术短训班 ,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农村职业中学教师和乡村干部、农村青年的职业技术培训。2000年和2001年,我校举办了两期农村职业中学教师培训班,为农村职业中学培养了200多名教师;为省计划厅和教育厅扶贫点举办了农村干部种、养技术培训班,培养乡村干部、青年农民近100人。今年暑假前,举办我校毕业生农业职业岗位技能资格培训班,培训兽病防治员43名,兽病检疫员26名,使他们直接在校内考取并获得了相应的《农业职业岗位技能资格证书》。此外还在全校学生中实行电脑培训,并鼓励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产品与加工专业学生考取会计证和推销员证,为推行多证制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4、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举办高职大专班,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
    为了拓宽办学的路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我校积极开展横向联合,举办高职大专班。今年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高校达成协议,联合举办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农科类大专班,招收热带园艺和果树与蔬菜两个专业的学生100人,今后还要争取把全校的每个骨干专业都举办一至两个大专班,使我校成为集普通农业中专、成人中专、农民职业技术短期培训、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各类技术人才。

                                         00一年六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