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澳职教改革创新经验值得重视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对澳大利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职业教育所进行的改革和创新表示赞赏。他认为,这些改革和创新,促进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了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他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经验作了如下概括.
其一,形成了以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制度和体系,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多对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不仅适合职业教育院校,而且适合人们终身学习的制度。
其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证书、文凭和学位框架,即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通过不同种类和层次课程的相互关联和学分互认,基本形成了互相连接的教育通道和就业渠道,使职业教育不仅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内容。
其三,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了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称为国家培训总署的组织机构,并且在国家、州和地区层面建立了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体系,在制度上保障了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以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有机联系。
其四,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推行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培训模式,目标明确的课程指导材料——培训包,由行业企业部门开发,并根据生产技术变化不断修订,职业针对性强。
其五,推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同时应该是职业实践者的理念,鼓励教师成为专业或行业技术协会的成员,经常参加行业和企业的活动,不断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
其六,改革职业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视培训市场的构建,公平、公正地对待公立与私立职业教育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和各类教育资源的效益。
从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论坛获悉,教育部等几部委近期将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将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为重点,在全国确定一批实施该工程的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和企事业合作建立培养培训基地,按照企业用人“订单”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共同培养培训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记者 潘光)
摘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对高职教材和教学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