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让高职生既有文凭又有创新和动手能力

      ——广东成立大学工厂实训中心

在一间布置简洁的数码与丝网印刷技术室里,一幅刚刚由隔壁计算机动画与广告设计室制作完成的全息24位真彩三维广告造型图,缓缓从数码生产线中流出,一旁的技术工人正要把它送到楼下的电子商务及物流室进行网上招标……不要误会,这里并非哪个大牌外企的办公大楼,而是记者日前在正式启用的广东工业实训中心里看到的情景。刚才的技术工人,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四年级学生。
  
作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高校最大的技术师范教育实训中心,这所大学工厂是按照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求设计的,提供的是一个真实或仿真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实际操作训练环境,由广东省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电子、机电、IT、空调制冷、音响与灯光工程等实训室是理工科学生的车间;而文科学生的作坊也毫不逊色:雕塑与陶艺制作、服装与形象设计、普通话与外语训练测试……更为时尚的还有旅游与中西餐实训考证、商务谈判、质量管理与ISO认证实训等。
   
学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幢10多层的大楼设有许多功能室,为学科的交叉实训提供便利条件。以往,学生实习大多要外出,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要去广州的宾馆饭店,学习机械加工的要去工厂,学习营销的要去公司,学习美容美发的要到美容院。如今,美容院、宾馆、印刷工厂、广告公司等全都搬进了这座大楼里。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里,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但全国高校目前有近七成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大学生中一半以上是高职高专学生。可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是出现找钳工比找研究生难的情况?为什么到2005年广东中级技术蓝领的缺口还有180万人?为什么还有“21世纪谁来开机床的疑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柳柏濂认为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许多企业的确遇到了进口一台高级数控机床,却找不到人操作的尴尬。这才是教育界和社会真正需要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柳柏濂认为:职业教育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眼睛得一直盯着市场实际需要。在美国圣·保罗技术学院的入口处就写着一条标语: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就业提供教育。这对于正在起步的中国职业教育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启迪作用。
   
学生有文凭没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是大学教育设计的缺陷,而真正从模拟教学到实际操作有什么不同之处?柳柏濂认为,单纯的课堂模拟教学,只是做做样子,比划比划,而现在是真刀真枪地干。你是学机电的,你就是一个机电工。你是学空调制冷的,你就要在生产线上学会有关空调制冷的操作技术。
   
而且,在大学就接受岗位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职业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忠诚。他补充道。
   
他同时指出,广东的制造业在快速发展,对学生的培养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强化工业实训,很多大学生都需要补上技术、技能实训这一课。广东工业中心的全面启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只学理论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的现状。通过实训,大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增强对工厂、企业、公司等环境的深入了解,并对对口工厂的基本设备能熟练操作,以利于今后的求职。学生到毕业时既有学士学位证书,又有所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学生的就业就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实训,大学生还能培养自己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学生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
   
在该中心部分启用之际,广州电子信息学校、佛山华才高级中学、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东莞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等近300家学校的师生曾先后到这里实训。此外,它还将作为大学校园里技术教育的学、产、研基地向社会开放。

                                          摘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高职高专学生将有自己的IT认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