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改的探索
高职教育的特点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高职教学特色、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与途径、三项基本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等方面。
一、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素质,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所以,实践教学是实施机械类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机械工程素质。
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采用“前后两段式”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与此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结构体系,它由实践系列、实训实习系列、综合训练系列三部分构成。各个系列的实践性环节,都融人了实践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部分显性实践环节和隐性实践环节。实验系列由基础课程与基本素质课程(如物理、教学、文学与写作等)组成。它穿插在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是实践教学体系初级阶段。实训实习系列由基本素质实践环节{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组成。它一般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相应课程理论教学的中间或结束后进行,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中级阶段;综合训练系列由岗位群基础课课程设计,它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
二、离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我院机械类专业坚持基础知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强调素质实践教育的原则,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机械工程素质。
1. 加强基础知识
主要通过实验系列来完成。为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 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能的相关的一般能力。如收集(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断线。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
CAD/CAM技术应用能力,主要通过计算机绘图——CAD机械设计——机械CAS/CAM实训——数控技术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综合训练系列来完成。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自设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
4.强调素质实践教育
主要通过素质体系中的显性实践环节和隐生实践环节来完成。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在教法上,要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因实践环境施教,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放与应用,采用电视录像片、机械类电子教案、光盘、CAI课件、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
在学法上,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实践前有预习,明确每个实践模块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独立拟订实践环节的方案;实践过程中有步骤,做到认真听讲与记录,仔细观察,牢记要领,不耻善问,勤于分析与训练,掌握技能;实践后有总结,及时写总结报告,归纳技术与操作要点,分析不足与改进方法。
在实践教学的途径方面,通过近四年的探索,机械类专业逐步完善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与培训“四一位体”的教学机制,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主要有以下方面:
1.广泛开展生产、教研科研活动
机械类专业通过学院机械技术研究所,启动了对外的生产加工业务,如CAD/CAM技术开发与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零件数控加工和冶金机械设备研制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锻炼了教师队伍;
2.加大推进“双证书”教育的力度
机械类专业“双证书”教育的主要思想是:立足学院,面向社会,实现培训、实训与考试三位一体。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相应工种的应知部门,实践教学环节要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自然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另外一个方面是依托行业和企业,深入进入校企合作。
四、抓好三项基本建设
高职实践教学改革要抓好三项基本建设。
1.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主要有:(1)院内实践基地建设,要注重综合性和先进性的改造;(2)院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优势和冶金行业优势,建立稳定的机械类专业院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了保证。
2,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进度,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部分采用了高职高专公开出版教材,对于无教材的实践环节,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状况,体现岗位{群}的针对性、内容和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院内实践教学教材和院外实践教学讲义(生产实习、部分课题毕业设计指导书等),完善建设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3.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措施:(1)招聘引进,优化结构;(2)进修和内部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
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实践教学计划与学分制管理、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格式要求规范统一,应包括实践性质、实践目的、实践内容与要求、建议实践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和有关说明等内容。
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要与“双证书”教育接轨。要与实践基地建设配套,改革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采用学院统一管理和系(部)分工负责的“专管共用”的管理模式,学院统筹规划总体布局、管理公共职业环境及以技术基础为主的院内实践基地,系级管理专业大类的专业实践基地,做到资源共享,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实习室,便于机械相关技术的集成和实践基地的综合,有利于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明兴祖: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摘自:《职教论坛》2003/20
◆相关链接◆
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改革
政府宏观管理
学校自我保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