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思想层面。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都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其表达了双元制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它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一思想层面的二个重点在于“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在这一思想层面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描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这一思想层面为双元制宏观上的展开奠定了基础。第二层面:机制层面。双元制是一种制度,其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第三层面:模式层面。德国双元制又是一种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和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为达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企业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教育资讯》职教版第 23期
2002.9.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