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佩红
美国教育部于1997年9月提出《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阐述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七大优先事项,其中第五项目标为“到2002年为止所有教室都连上互联网,并完成网络技术的脱盲”,具体指标是:(1)接触高质量教育技术的学生将在核心学业课程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成就和较好的技术普及水平;(2)到2001年为止,学生与每台现代多媒体电脑之比为5:1;(3)连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公立学校教室由1996年的14%增至1998年的25%,以后比例再逐年增高;(4)到2001年为止,至少50%的教师将把高质量的教育技术、软件和信息高速公路与学校课程统一起来;(5)到2001年为止,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残疾学生将与其他学生一样可以接触到高级技术;(6)到2001年为止,至少60%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学校图书管理员将完成电脑及上网操作的培训,以帮助学生学习。2001年1月,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在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报告中再次重申,政府始终坚信信息技术应成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门有力工具,呼吁社区、私人企业、州级官员和个人一起行动起来,为实现21世纪美国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美国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将接受到必要的培训,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2)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都可以直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电脑;(3)每一间教室都连上信息高速公路;(4)开发有效的软件和在线学习资源,使其成为每所学校课程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教育信息化工程
日本政府于1999年7月提出“教育的信息化工程”报告,确定的目标是“到2005年,全国所有学校的每个教室都配有电子计算机,并能够接通国际互联网”。同年12月19日,日本首相决定并公布了“新千年工程”,其中第一项便是“教育的信息化”。2000年,文部省又据此提出“信息化教育立国工程”的报告。该计划到2005年的具体目标是:第一,完善全国所有学校的电子计算机设备(硬件):为全国约8100所公立中小学铺设校内光缆,同时为所有的私立中小学(约2160所)配备电脑、连接国际互联网。第二,完善能够充分利用电脑环境的体制(软件):使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师(约90万人)掌握电脑的操作方法,同时在各个地区继续配备帮助平台;通过电脑取得支援系统,实现教师一人一台专用电脑。第三,最终在提高所有孩子的信息活用能力的同时,通过日常在学校使用电脑,根本改变“授课”形式,快速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创造力、表现力。此外,通过信息化,改变学校、家庭、地区间的合作方式,以及学校本身的运营方式。进而,在拉动全国约4万所学校及家庭的巨大内需的同时,以包括孩子们在内的全体国民为对象,继续开发硬件、软件技术,促进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日本政府推出的这一计划大约耗资15亿日元,由文部省、通产省、邮政省及相关民间企业合作实施。
韩国的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
韩国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1999年修改后又发表了“网络韩国21世纪”计划。计划的核心是在2005年完成超高速通信网的建设。韩国十分注重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将其视为跻身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国的必要条件。信息通信部为中小学配备了30万台教学电脑,普遍建立电脑实习室和短距离通信网,并在全国100多个邮电局开设了“网络广场“,向普通民众提供免费电脑教育,使人人都能掌握使用电脑和因特网的技能。针对低收入家庭以及家庭主妇的特殊情况,政府决定向5万名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电脑,允许他们在一定期间内免费上网,对50万名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实行免费电脑教育。韩国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妇电脑教室”活动,以期使200万名家庭主妇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能够在网上购物、发送电子邮件和检索生活信息。此外,韩国正在对残疾人、老年人、边远地区的农民、渔民进行不同的信息化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消费水平,使人们超越健康状况、年龄和经济因素、地域的制约,共同迈入信息化社会。
俄罗斯的信息化教育规划
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01年9月制定了信息化教育规划,要求到2005年在俄境内建成统一的信息化教育体系。该规划将分3个阶段实施:2001年俄政府将为所有乡村学校配备电脑、软件等必备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2002—2003年编写多媒体教材,进行实验性教学;2004—2005年为各类学校配备信息化教学设施,批量发行多媒体教材,建设公开的远程教育体系。据悉,俄政府已责成教育部制定统一标准,通过评比选购信息化教学设备。俄教育部长菲利波夫表示,实施上述规划需耗资约20亿美元,俄联邦政府和各联邦主体将分别支付50%的资金。据报道,俄总统普京已指示,必须尽一切可能落实信息化教育规划。为此,俄将从教育基金中额外划拨10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以启动该规划。如有必要,俄还将向世界银行借款以推广信息化教育。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3-5-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