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周济讲话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周济在充分肯定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后,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他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充分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2004年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谈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时,周济强调,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还必须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既是对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挑战转变为机遇,转变为变革和创新的动力。为此,一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高等学校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发展观。正在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要高度关注自己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二要适应就业工作需要,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三要适应加强就业工作的需要,深化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组织机构的改革。要形成党委和校长亲自抓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加强人才需求分析,落实就业的机构、编制和经费,重建学校的管理流程。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就业指导队伍和机构。四要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特别是要调整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切实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周济强调,做好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他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任务目标,落实领导责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筹和协调力度,真正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突出重要的议事日程,将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继续完善政策框架。要不断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模式、方法和手段,建立起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就业工作机制和制度。要强化宏观调控的制度建设,继续强化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继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未就业登记、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市场管理等项制度。三是要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的11条政策和有关部委、部门和团体的14个配套文件精神。坚决清理、修改和废止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制约或妨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打破地区壁垒、行业壁垒,在全国形成有序、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制度,形成多种形式的“储备中心”、“就业驿站”或“就业缓冲港”等。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关政策,确保把待就业的毕业生纳入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当中。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要严格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利用招聘高校毕业生进行欺骗、欺诈行为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要严加查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落实各项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打通毕业生到基层、到非公有制单位、到西部以及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渠道。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年底前都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五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2004年要实现国家、地方、高校三级联网,教育、人事、劳动等网络和市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所有省市和本科高校要在明年上半年以前开通自己的就业信息服务网并与国家网互联互通,高职(专科)院校也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2005年全部建网。六是要继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努力转变就业观念,主动积极地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建功立业。2004年要尽早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配套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实施地方性项目。七是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学生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针对性的专业教学,迅速增强针对性的就业能力。高职要积极实行“订单方式”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要加大“双证书”工作力度,2004年要实现80%的高职毕业生都能够取得“双证书”的目标。各高等学校在今年底到春节后新学期开学前,要组织专门力量,精心研究2004年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对那些就业困难较大的专业学生,要立即采取开设针对性专业课程,强化就业适应能力和扩大就业面向的措施。八是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做好200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彭清华、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主持。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树山出席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辽宁省教育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宁夏自治区教育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西京职业学院在大会作了经验交流。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3118日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