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三农”多形式办学 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

::首页新闻::

   

 

湖南省岳阳市农业学校

  在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中专作为办学主体,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满足市场对农业类人才资源的多方面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校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手段,广辟生源渠道,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有效地服务了本地经济建设,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五年内,累计输送大中专毕业生5 1 0 0 多人;举办各类专修班、短训班3 0 多个,培训在职乡镇以下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8 0 0 多人次,培训农村专业示范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2 0 0 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勃勃生机。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纵向合办与横向联办并举,多形式联合办学,将人才的学历层次延伸。
   把视野放宽,把触角延伸,把学校办活,是我校的办学思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闯出了一条“上挂下联,纵横结合”,多形式联合办学的新路子;根据社会多方面需求,拓宽了学历教育的层次。
   1 . 在办学形式上,实行了“三个联办”。一是校校联办。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办起了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办起了机电专业、农经专业的本、专科函授班;并且曾与汨罗市现代农业工程学校、临湘县农机校共享资源,联合办班。二是校企联办。1 9 9 7 至1 9 9 8 年,与广东从化高尔夫球场俱乐部联合办起了岳阳农校从化分校班,招收了园林花卉和公关两个专业的学生共1 1 0 名,教师在从化分校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那里边学理论边实践边创业;1 9 9 8 至1 9 9 9 年,与中国银行岳阳分行联合开办了4 期酒店服务员培训班,培训学员1 6 0 多名。2 0 0 0 年9月,学校又与深圳台湾乐荣公司签订了《建教合作协议书》,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协议,乐荣公司每年捐资5 万元, 作为我校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并将公司作为我校学生实习和毕业就业基地,每年接受安置我校3 0 0 - 5 0 0 名毕业生就业,我校则组织专业课教师参与该公司部分科研项目的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为公司提供科技服务。学校还分期分批组织了机电等相关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把课堂搬进乐荣公司杭州分公司,进行现场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同时,学校还与深圳富士康集团公司、广州七巧( 台湾) 公司、广州陈村花卉世界等1 0 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办学伙伴关系。此外,我校还与市里几个艺术、学术团体联合开办了诗联书画综合艺术学校,开办了3 期书画艺术班。开办了1 3 期汽车驾驶员培训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校通过上挂下联,纵横结合,走出了跨省办学、跨地区办学、跨行业办学、跨校办学的联合办学新路子。
   2 . 在学历层次上,实行了“六位并举”。为了增强办学吸引力,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学校把学历层次由中专向两端延伸,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全日制普通中专为主体,兼有研究生班、本科函授班、专科函授班、高职班、中专自考班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此外,还兼有多种多样的专修班、短期培训班等非学历教育。这种办学格局,既挖掘了办学潜力,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强了办学实力,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又树立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学校对生源的吸引力。1 9 9 7 年以来,学校每年招收计划内学历教育新生均在7 5 0 人以上,多的时候达到1 3 0 0 多人,在中专招生数大滑坡的大趋势下,基本稳住了阵脚。
   二、培养干部和培训农民并存,多形式灵活办班,将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展。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 0 %以上,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工作者、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在知识结构和从业技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我校不断更新了教学内容,在坚持办好全日制普通中专班的同时,面向“三农”,不拘一格地多形式灵活办班,大大扩展了教育对象的范围,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方面需要。
   1 . 积极开办乡、村干部班。农村乡、村干部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是农民的致富带头人,应该成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点对象。1 9 9 7 年以来,我校举办了乡镇干部班6 个,村干部班1 1 个,培养了乡村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干部7 2 0 多人。 这是一个特殊的班,青一色的乡村干部,年龄二、三十岁,经常有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农办主任等特殊教师兼课。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孙翔亲临学校视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2 0 0 0 年1 2 月,埃塞俄比亚教育部副部长T - 海拉若特H - 赛西格和农业部副部长贝拉伊伊吉古,来我校考察后,对这个“特殊的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称赞说“岳阳农校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思路”。
   2 . 大力开办农民实用技术短训班。*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村的种植、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传统的耕作方式、种养技能和经营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广大农民有学会一、二门实用技术,尽快脱贫致富的愿望。从1 9 9 7 年开始,学校先后开办了8 期农民实用技术短训班。这些短训班的学员是青一色的农民。 短训班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授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果树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育秧与抛秧技术、无籽西瓜高产栽培技术、特种养殖技术、食用菌栽培加工技术等等,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道路。岳阳县黄沙街青年农民柳武林,家里穷,一时致富无门,想外出打工赚钱又没技术。后来,来到岳阳农校,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学会了食用菌生产技术,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户。不到四年时间,他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五子登门”:赚了票子,接了妹子、生了儿子、盖了房子、买了车子( 摩托) 。
3 . 着手开办扶贫班。 给人以“鱼”不如给人以“渔”,知识和技术的扶贫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岳阳市至今仍有5 4 个未脱贫的贫困村。从今年开始,我校计划用3 年时间, 根据“积极引导,典型示范,尊重意愿”的原则,分期分批对贫困村有培养潜力的农民进行专项实用技术轮训。第一期扶贫班学员5 3 人,已于 2 0 0 1 年4 月1 日开学开课,大棚蔬菜、食用菌、家禽家畜饲料、 特种养殖、无籽西瓜等实用技术专题教学,较好地满足了扶贫班学员的求学愿望。
   三、校内教学和“送教上门”并重,多形式服务“三农”,将服务“三农”的方式放活。
   在抓好校内主体班教学的同时,学校制定政策,鼓励专业课教师组织对口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进村入户,送教上门,开展项目开发、技术示范和咨询服务。要求每个专业要确定一至二个村作为自己的科技示范村,每个专业课教师有自己的科技示范户,做到示范一个项目,培出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近几年来,我校在平江、汨罗、岳阳县等地建立了2 0 多个专业技术示范服务点,配合在校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开展技术服务活动。1 9 9 7 年,园艺班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汨罗大荆乡,指导当地9 0 多户农民对现有的温州密桔进行高接换种,改换朋娜脐橙,第二年,农民平均每户增收1 5 0 0 多元。1 9 9 8 年,几名专业课教师带领农学专业一个班的学生,走村串户,先后深入到平江县瓮江镇、伍市镇、浯口镇的2 3 个村向当地农民巡回示范,传授软盘旱育抛秧技术。这三个乡镇当年共推广抛秧6 2 0 0 亩,亩平增产1 0 7 斤, 增产粮食3 3 0 多吨。1 9 9 7 年至今, 畜牧专业老师带领畜牧班部分学生利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深入到汨罗、平江、华容县及岳阳市郊一些乡镇指导养殖专业户进行牲猪品改,治疗疫病,解决饲养中的疑难问题,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 0 多万元,产生经济效益5 0 多万元。在大滩村,有个养母猪的专业户,养的母猪不下崽,急得户主团团转。听说市农校来了畜牧老师,便如鱼得水,拜师求援。在我校教师的长期指导下,母猪生崽数量大增。该农民有了信心,并将母猪场扩建,现养母猪1 0 0 多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 鼓励教师带领对口专业学生深入农村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培养了在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机会,推动了一些农民的脱贫致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是一种“多赢”的办学策略。
   四、继续教育与劳动预备教育兼顾,多渠道拓展生源,将满足社会需求的视野放开。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岗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显得非常迫切。同时,随着国家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对新生从业劳动力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对新生从业劳动力进行从业前的培训等,均已提到各级教育部门和人事、劳动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这为农业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农业中专学校,如果能抓住这一机遇,把办学的目光从初、高中毕业生的圈子中延伸出来,向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和新生从业劳动力培训等方面拓展,也能发现“柳暗花明”。我们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
   1 . 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开办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班。从1 9 9 7 年开始,岳阳市人事局便在我校设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知识培训考核点,市直农口系统近7 0 0 名专业技术人员均由我校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目前,计算机初级知识培训已经结束,中级知识培训已经全面启动。对我市在岗人员进行系列知识更新教育,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现有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 争取劳动部门的支持,开办新生劳动力就业培训班。 从1 9 9 9 年开始,我们主动与沿海和内地一些企业签订了有关新生从业人员定点培训合同,就地招生、就地培训后,源源不断地向沿海和当地一些企业输送技术型“打工仔”。为了调动专业科室和专业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鼓励专业科室自办短训班。一些专业科室先后办起了一年制模具班、C A D 班、园林花卉班,半年制家电维修班、 特种养殖班等共1 0 期,培训学员4 1 0 多名。 这些学员大多是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有的是未能顺利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他们通过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结业后大多数人顺利进入了一些大型企业或大型花木场“打工”,有的自办门面当起了“小老板”,有的则承租水面办起了淡水养殖场。
   我校坚持面向“三农”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越办越活,越办越兴旺,学校的生源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目前,学校正在努力争取与岳阳职大、岳阳卫校、岳阳机电中专“四校合并”办学,申办岳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岳阳市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四校合并”升格后,岳阳职业技术教育将会更好地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