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重点职业学校重庆市万县农业学校始建于1936年。66年的奋斗,20年的改革,10年的超越发展,学校经历了起伏跌富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8年开办“万县大学专科部”;1975年举办“西南农大社来社去大专试点班”;1976年成立“万县农学院”。1981年成为“省属重点中专”;1988年被国家农业部门授予“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被国家农业部门评为“A等学校”;1992年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优秀级学校”;1993年成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成为全国重点职业学校;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是“市级文明单位”、“职教工作先进集体”、“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林荫遮道、花草围楼、山清水秀、四季常青,是“园林式单位”和“绿色学校”。
校园占地245亩,另有实习农场46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配套。其中实验大楼3684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000万余元;图书馆1500平方米,藏书19万册,各种报刊420种;电教中心拥有联网计算机室7个,电脑360台,有语言室、多媒体教室、电视演播室、校园调频发射台、射频卡管理系统和卫星地面电视信号接受系统;有1500座的电影院、75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及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等设施;校园信息网络畅通,较早进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兼任教师11人。有高级讲师33人,讲师5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1人,区级拔尖人才2人。曾担任全国、四川、重庆统编教材主编、副主编的有35人次,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获国家、省(部)、地级科研成果22项,教职工荣获省部级、地级荣誉称号的有50余人次。
学校已与国内1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是万州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已成为集大专、中专于一体,教学、科研、推广示范、科技培训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学校。设有高职、大专、中专不同层次的植物保护、农业综合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园林规划与设计、现代经济管理、公关文秘、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15个专业,面向重庆、四川、新疆、贵州、湖北等省市招生,在校学生达2100人。同时还与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三峡学校等联办大学专科和本科,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体系。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校66年来,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3万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四川、重庆、江苏、山东、台湾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少毕业生或考入高校深造,或出国留学,或成为业务骨干。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就有61人,以中国专家身份出国援外的86人,担任省、地、县重要领导职务的有200余人,在科技教育战线上取得科研成果的有的600多人次。66载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
“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求生存”的办学理念,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和“能说、会写、善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健康、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加强了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教育。结合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学校广辟沿海、沿江、沿边和西北地区的人才安置渠道,长期与市内外30多个地(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人才供需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24期
| |